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2017-05-11  来自: 济南福之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73

什么是「无障碍」? 
   也许你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年轻人,活泼乐观,没有你不敢做的事情和没有你不能去的地方。然而有一天,你不小心崴了脚、断了腿,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处处是坎坷、步步是障碍
   十多级台阶成了难以翻越的高山,公交车成了登不上的宇宙飞船,卫生间地面光滑如溜冰场,人行信号灯的绿光只照亮你走到马路一半……生活的节奏总似比别人慢半拍,付出的泪与汗却不知多多少。
   可想而知,那些终年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婴儿车里的小宝宝、随着年龄增长腿脚渐渐不听使唤的我们的祖辈父辈,以及,五十年后的你,生活,该如何进行?

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 宁国论坛 - IMG_1624.jpg


对一些人来说,这里就是珠穆朗玛峰。(美国一地下通道出口)

当然我们还有更为书面和的解释:
无障碍(barrier-free/accessibility)——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阻碍,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特指环境或制度的一种属性,即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使用,都***充分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这种「无障碍环境」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理想的无障碍环境除了有形的方面,还理应包括无形的方面,即重视个体心理上的无障碍,所应考虑的事情包括人们对障碍者的接纳和关怀的心理,营造一种心灵沟通上的无障碍。

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 宁国论坛 - IMG_1625.jpg


这个世界为「无障碍」做了什么?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就建有专门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世界无障碍运动
      1950年代,丹麦人卞·迈克逊(N.E. Bank-Mikkelsen)提出了正常化(normalization)原则的观念。与此同时,沃尔夫·沃芬斯伯格(*** ***ensberger)也在美洲大陆倡导正常化原则的观念。

1950年,欧洲各国开会决议对于「身体残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及建设」加以考虑,与此同时,美国订定出了世界上***部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基准的式样书。受到此举影响,欧洲各国及加拿大竞相设立无障碍环境的相关法条 。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1969年1月10日,瑞典人本·那杰(Bengt Nirje)发表了一篇专述正常化原则的文章,阐述正常化原则的精神与内涵。


1969年,附件协会将美国采用的“坐轮椅人像”图案定为残障人士专用标志。

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 宁国论坛 - IMG_1633.jpg


1970年,日本也经由私人团体,向政府单位争取到了诸多为残障者所设计的设施,并受到施政单位的重视,于是日本继欧洲和美国之后,正式加入了推行无障碍环境的活动之中。


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 宁国论坛 - IMG_1626.jpg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


1985年4月,在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的建议和提案。


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


2012年6月13日,***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22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2012年9月1日,由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新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开始实施。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同时废止。



关键词: 济南福之音   无障碍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