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出行盼更多﹃圆梦之旅﹄

2017-05-19  来自: 济南福之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812

5月15日,残疾人登上无障碍大巴车,开启“圆梦之旅”。 张海燕 摄

5月15日,成都市锦江区菱窠路上,共享单车停放在盲道上。 

                            同在蓝天下,无翼亦飞翔  

       5月15日,248名来自浙江、陕西、四川等地的残疾人在亲友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从成都出发,前往九寨沟景区开展无障碍“圆梦之旅”,通过出游,许多残疾人融入了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朗。

  在5月21日第27个助残日来临之际,济南福之音在调查发现,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的不断加快,残疾人出行方便了不少,但在部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仍存在一些问题,残疾人出行依然“障碍重重”。

  残疾人出行之便

  A 无障碍大巴 助残疾人“圆梦”九寨沟

  15日开启的九寨沟“圆梦之旅”上,有一辆大巴车与其他6辆不太一样,这辆车是省内***辆无障碍大巴车。据悉,这辆车于去年8月正式启用。

  “固定好了,可以上车了。”,与普通大巴车不同,无障碍大巴车的后门有可伸缩的传送装置。轮椅推上去后,司机启动上车键,可以把轮椅抬升至车厢内,接着,残疾人可以自己把轮椅摇到车内固定,免去了被志愿者背或抱的尴尬经历。“***依靠轮椅出行的重度肢体残疾朋友,可以通过这辆无障碍大巴车自己上车下车。”四川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熊红霞说。

  无障碍大巴车的使用,是近年来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不断发展的缩影。

  作为“圆梦之旅”活动的主办方,熊红霞见证了我省景区无障碍建设的发展。“2014年***次组织残疾朋友去景区无障碍体验时,提前踩点就让我崩溃了。”熊红霞说,大部分景区对残疾人免票,但当时很多景区的观光车人行道太窄,轮椅无法通过;无障碍厕所的门向里开,轮椅进去就不容易出来;没有低位洗手台,厕位没有扶手……而现在,像九寨沟之类的景区无障碍设施不断完善:增加了通往景点的无障碍坡道,准许运载残疾人的车辆在不影响交通情况下临时上下车,等等。

  40岁的周敏芬是洪雅县农村人,11岁时从树上摔下导致截瘫。记者在即将出发的“圆梦之旅”见到她时,周大姐正坐在轮椅上,“指挥”志愿者帮助其他残疾人登上无障碍大巴车,“我是‘过来人’,知道残疾朋友需要怎样的帮助。”周敏芬笑言。

  2014年初,***次得知有一个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旅游活动时,周敏芬正躺在床上痛不欲生。“截瘫后,我每天躺在床上,连被子上有几朵花都数清楚了。”在社会组织帮助下,当年,周敏芬坐上了前往九寨沟的大巴车。***次旅游后,周敏芬性格开朗了许多,开始正视自己的困难并努力康复,后来,她坐着轮椅又和残友们到了乐山、峨眉山、宜宾旅游,所到之处,交通便利、轮椅畅通无阻。现在,周大姐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自己创业,日子越过越滋润,“景区无障碍了,我们残疾人才能见识更多外面的世界。”

  B 无障碍改造 让残疾人幸福感大大提升

  景区无障碍设施升级的同时,我省其他公共场所和家庭无障碍改造也在加速。

  细心的市民在通过成都市区的人行天桥时会注意到,天桥与人行道的对接处,地面都有突起的盲道圆点,实现了无缝对接。据成都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的每座人行天桥,实际上就是一条横跨马路,并与盲道无缝对接的缘石坡道。

  济南福之音资料显示,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缘石通道和盲道设置率达到或超过了无障碍城市工作标准。其中,中心城区新建及城市道路改造时,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入口及人行横道等处设置了缘石坡道,设置率达到。主干道、商业街、步行街也都设置了缘石坡道和盲道。

  “政府给我家装了马桶扶手和沐浴椅后,我和爱人上厕所、洗澡不再困难了。”家住绵竹市汉旺镇春华小区的张英和谭金祥夫妇都是残疾人,得益于我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幸福感大大提升。

  据省残联负责人介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零星、琐碎,单位工程量小,工作面分散,需要对每个改造家庭因地制宜逐一制定细致的改造方案。“从房屋出入口到卫生间,哪怕是一个开关的高低,都要为他们考虑周全。”

  64岁的广安市前锋区前锋镇四合村村民钟富尧,几年前患脑溢血造成偏瘫。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区残联工作人员先带着***人员去他家实地查看,随后给他送去了轻便的拐杖、轮椅和淋浴椅。“以前他成天都躺床上或坐在椅子上,离不得人。现在有了拐杖和轮椅,他可以在家慢慢走动,还能做些简单的家务。”钟富尧的妻子曾传芬说。

  自2011年起,为贫困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被纳入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工程,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2011年至2016年,全省共完成***、省两级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近6万户,各地自行投入资金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近10万户,仅省本级就投入资金达8000多万元。

  残疾人出行之障

  C 助残意识不强 无障碍设施常被占用

  我省有622万多名残疾人,其中,盲人约有30多万人,肢体残疾人约为200万人。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全民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护意识不强,无障碍设施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存在盲道被占用、无障碍坡道坡度较大、地铁直升电梯数量较少等问题,而一些地方缺乏改造资金、无障碍设施数量不足、标示不明或缺失等问题仍然突出,给残疾人出行带来较大困扰。

  在成都市锦江区天涯石南街,不到500米长的盲道上,经常都被快递公司的货物、电瓶车,甚至汽车阻断。在附近一家推拿店上班的盲人按摩师陈军每次上下班都要靠同事接送,有两次自己拿着盲杖出门,差点被盲道上的杂物绊倒,“出门上班就像是在冒险。”

  坐轮椅出行也不容易。高位截瘫的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廖国龙对此有切身体会:在成都市区和邛崃市的一些公共场所,由于坡道太陡,“我的轮椅摇不上去,滑下去摔倒过几次。”廖国龙说,成都有的地铁站,只有台阶和手扶电梯,没有直升电梯,如果要乘坐就***请别人帮忙抬轮椅。

  日前,有读者向本报民情热线反映,他的亲戚先天脚部残疾行走不便,为了方便出行,自购了代步用折叠单车。前一阵去成都搭地铁,却被地铁工作人员“一刀切”禁止单车进入,“虽然我们理解地铁禁止单车进入的管理初衷,但也希望地铁方面多一点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

  无障碍厕所则存在闲置占用现象。记者在广元市滨河南路的一个公共厕所看见,门上贴着轮椅标志的无障碍厕所里堆满了扫帚、拖把等杂物,无法正常使用。刘峰是当地一名坐轮椅的残疾人,她说,外出上厕所是个麻烦的事情,有些残疾人厕位太窄,轮椅无法进去,只能请人帮忙,非常尴尬;而有些地方则根本没有无障碍厕所。

  D建得起用不上 加强执法管理避免尴尬

  “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设施,就能给这些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巨大的方便。”熊红霞认为。作为一家社会公益组织,四川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一直在关注城市的无障碍建设,并推动社会公众无障碍意识的形成。他们已经完成了《成都动物园无障碍设施情况考察报告》和《成都地铁4号线无障碍设施情况考察报告》,经过一年走访调研的《成都市无障碍手册》也将出版问世。

  熊红霞说,目前成都的公共交通及公共设施、景区和公园的无障碍设施尚不完善,轮椅人士无法单独乘坐除地铁外的交通工具,很多景区和酒店及公共场所没有无障碍厕所或有无障碍厕所但却无法达到使用标准,“我们希望通过无障碍手册督促建设无障碍环境。”

 为保障残疾人出行权益,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无障碍设计规范》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规范、改造要求、管理和法律责任都作了规定。按照通用标准,轮椅坡道高长比不能大于1∶12,轮椅坡度越小,残疾人摇轮椅上坡越轻松。但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坡道坡度甚至高于1∶4,残疾人根本不可能将轮椅摇上去。

  而公共厕所普通厕位门的宽度是600毫米,如果要改造成残疾人厕位,门就要加宽到800毫米,以便轮椅车进去。“有很多地方的残疾人厕位在改造时忽视了这个细节,导致无障碍厕所建得起用不上。”该负责人认为,这需要施工方在公共设施建设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政府严格验收标准。

  针对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的意识,“让无障碍设施的缺失、被占用现象得到改善,并加强对设施的强制管理。”

  廖国龙认为,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出行环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他呼吁,各级人大、政府应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无障碍设施。同时,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以及使用情况的执法力度,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落实。廖国龙建议,各地在大型公共设施验收时,应引入残联或者无障碍建设专家参与,对无障碍设施不合理之处进行“一票否决”。

  无障碍设施

  是指在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道路上设置通行纵坡、宽度缘石、坡道、扶手、地面防滑、音响交通信号装置等,以满足手摇三轮车者、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及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

  新闻延伸

  部分的无障碍设施什么样?

  美国:是世界上***个制定“无障碍标准”的。残疾人停车位一般都位于停车场车辆进出方便的位置。如果非残疾人占用了该停车位,会被处以100美元到500美元的罚款。

  日本:已在机场、街道、商店、酒店、餐厅、名胜、工业厂区、政府机构等主要公共建筑和商业场所实现城市环境的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