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切实保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
2017-06-16 来自: 济南福之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860
我国目前已进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努力扩大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无障碍覆盖面,也是实现不让贫困残疾人在扶贫攻坚战中掉队的重要特征。 什么是无障碍环境?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我们常说的无障碍环境,准确地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负责人: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全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和无障碍社区服务。物质环境无障碍指道路、公共建筑物、公共交通工具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地通行和使用。信息交流无障碍指政府和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人、老年人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指社区各种服务设施及在社区举办的相关活动、服务如选举、方便聋人的短信报警、家庭改造等要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记者:在这么多方面大力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哪些积极意义?
负责人:无障碍是残疾人 具体、核心的权利之一,不只是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对于改善残疾人的生存条件、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维护残疾人人格尊严具有重要意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无障碍环境为保障包括广大残疾人在内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权利,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广大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亚于是又一次“解放”。几个台阶,对于健全人不算什么,对残疾人来说就是一座大山;一句字幕、一个手势语,对健全人来说可有可无,对残疾人来说就是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又一扇窗户。
记者: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负责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首先是从制定实施无障碍标准发端。1985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将一些街道和建筑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
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我国***部无障碍建设设计标准,标志着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拉开序幕,走上正轨。
2009年该规范修订变更为《无障碍设计规范》,并上升为标准,于2012年9月1日起实施。这对于进一步规范加快我国无障碍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积极探索推广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经验、模式。为切实推进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02年—2004年,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老龄办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开展了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活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在100个城市开展,初步形成我国城市无障碍化的基本格局,一些地区还对农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做了有益的探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些年来,铁道、民航、公安、银行、教育、新闻宣传、网络等行业无障碍建设也取得了突出进展。
再次就是依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实际困难和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国加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力度。
2008年3月,******、***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2008年4月,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无障碍建设原规定的一条扩展为一章,丰富和强化了有关无障碍建设的内容。此外,一些其他的法律法规也包含了无障碍建设的内容。
2009年开始,中国残联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制定工作。2012年***颁布施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部条例的出 台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更是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无障碍环境建设配套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记者: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负责人:主要还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一是全社会无障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社会成员对无障碍的内容、作用了解认识不足。
二是一些新建无障碍设施不规范、不系统。无障碍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完全得到有效执行,一些新建的道路和建筑还存在没有建设无障碍设施或无障碍设施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相当部分城市的已建设施未进行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有待加大。
四是无障碍设施管理亟待加强。当前,占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破坏无障碍设施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相当严重,影响了无障碍设施功能、作用的发挥。
五是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农村无障碍建设等较为滞后。
此外,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也应加强。
记者: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会有哪些方向和举措?
负责人:今后一个时期,围绕着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将会从六个方面加强。
进一步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市政建设、公共交通、信息交流、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是一项综合性、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十分必要。
严格加强新建道路、建筑物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的监管。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小城镇无障碍建设,做到区域、城乡无障碍建设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已建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这是推进无障碍建设的,也是难点。
规范已建无障碍设施的保护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发挥正常功能。同时,对破坏、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相关处罚。
加快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方便地获取、交流信息对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显得愈发重要。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无障碍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为残疾人参与社区生活创造条件。
记者: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哪些关键的推进作用?
负责人:在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们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有力地促进了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发展。
早在1985年的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1998年两会上,邓朴方、张海迪等委员提出《建议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纳入设计施工审批程序的提案》,引起***及建设部的高度重视。2000年3月,张海迪等13名委员在两会上提出了《对民航机场、地铁站、车站、码头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提案,也引起***及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件提案对于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颁布实施修订后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加强规范实施检查,并于2002年在12个城市启动了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工作。
2003年的两会上,张海迪委员作了《关心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管理》的大会发言,有力地提高了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
2008年的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张海迪等委员提出了《关于制定〈无障碍建设条例〉依法促进我国无障碍建设的提案》,该提案被政协评为提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制定出 台。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来源:人民政协报)
产品中心
- 无障碍扶手系列
- 防撞扶手系列
- F-Z806系列---38mm扶手 - F-Z805系列---90mm扶手 - F-Z808系列---140mm扶手 - F-Z807系列---143mm扶手 - F-Z809系列---159mm扶手 - F-Z817系列---40树脂扶手 - F-Z816系列---40实木扶手 - F-Z814系列---双层组合扶手 - F-Z804系列---35树脂扶手 - F-Z808系列---140二代扶手 - F-Z811系列---欧式豪华组合扶手 - F-Z810系列---新中式豪华扶手 - F-Z803系列---35实木扶手
- 防撞护角护板系列
- 医疗辅材系列